我國是一個礦產資源大國,有著悠久的礦業開發史,依托實現制造強國的重要支撐,有色金屬行業近些年得到了迅猛發展,但傳統的礦業發展方式和有色金屬冶煉技術給環境帶來了很大負擔。
6月29日,由中國有色金屬學會主辦的“全國有色金屬工業環境保護工作推進會暨學術交流會”在湖南株洲召開。
國務院參事、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會長陳全訓、國資委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趙華林、環保部大氣環境管理司副處長王鳳、規劃財務司處長潘英姿及湖南有色金屬管理局局長唐勇等領導出席此次交流會。
會議上,來自政府的領導及國內有色金屬、礦冶領域知名研究院、企業的專家學者,紛紛從政策、技術、案例多角度進行了經驗分享。作為本次會議中唯一的環境綜合治理企業,高能環境高級技術工程師洪慧蘭及高能環境修復公司副總經理馮國杰分別就歷史遺留渣堆及重金屬污染場地的防控及修復進行了意見闡述。
洪慧蘭認為過去礦山渣堆的污染問題沒有得到足夠重視,長期遺留的渣堆給土壤和地下水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對環境的影響已經日益凸顯。
對待歷史遺留渣堆的環境治理首先是要對污染源進行屏蔽,利用防滲系統隔絕對外界的影響。高能環境自主研發的柔性垂直屏障技術,相對傳統剛性垂直防滲技術具有防滲性能高、耐腐蝕性強、抗震性能好及使用壽命長的優勢,通過多個案例的應用實施,該技術獲得國內多項榮譽。
馮國杰認為“土十條”的頒布對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做出全面戰略部署。有色金屬冶煉帶來的重金屬土壤污染是其中重要的一項。他通過高能環境近些年做過的項目,對不同污染物的污染土壤治理進行了講解,并重點對霞灣港重金屬治理項目進行了分享。
有色金屬冶煉產生的廢棄物中,有很多屬于危險廢棄物,此種廢物的特性決定了它的處置方式要求更為嚴格。來自高能環境控股子公司靖遠宏達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的霍成立博士,就含鉛危險廢物的綜合利用與污染防控進行了闡述。鑒于國內對于危險廢棄物的管控愈加嚴格,有色金屬行業需要加強對危險廢棄物處置的重視,與經驗豐富的危廢處置企業合作。
株洲作為曾經重金屬污染嚴重的城市之一,在重金屬治理方面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和案例。由高能環境實施的清水塘整治項目取得了良好的環境效益,已經成為全國重金屬治理方面的典型案例。(品牌管理中心 王煥昭)